茶叶网

合作QQ876872107
广告合作QQ876872107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

来源:茶叶网 作者:爱茶人栏目:茶叶文化

拥有54tea一切,皆有可能。欢迎访问茶叶网54tea.com

中国树叶,环宇共适,万里绵长。9月1日,在雄伟壮观的故宫博物院午门举行了“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”开幕仪式。MAl茶叶网

本次展览围绕“茶出中国、茶道尚和、茶路万里、茶韵绵长”四个主题,通过对来自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555件代表性藏品的展示,向大家具象讲述小小茶叶,跨越国界,联通世界的传奇故事。明日起,展览正式开放!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如何以一个展览的形式,展现中国茶史之厚重,茶道之精深,古今茶事之丰富?MAl茶叶网

获悉,“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”于2023年9月1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,展期从9月2日至11月30日,此次展览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,展品总数达555件(组),以鲜明的主题、宏大的规模,立体展现穿越历史、连通地域、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于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MAl茶叶网

此次展览从考古出土和清宫旧藏的茶叶遗存、外销画、器物组合等展示了数千年间的种茶技术的提升和备茶方法演变,从书画、文物等展示茶道的核心内容,也从海外茶器精品的展示讲述茶文化在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域、不同族群中的交流互鉴。MAl茶叶网

记者了解到,此次展览规模宏大,展陈于故宫午门展厅及东、西燕翅楼,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,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,展品总数达555件(组),其中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单位的代表性藏品227件(组),分别来自国家图书馆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国茶叶博物馆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、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、上海博物馆、天津图书馆、黑龙江省博物馆、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、法门寺博物馆等博物馆以及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、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、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、日本出光美术馆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展览现场MAl茶叶网

展览共分四个单元,第一单元为“茶出中国”,通过考古出土和清宫旧藏的茶叶遗存、外销画、器物组合等展示数千年间,种茶技术的提升和备茶方法的变化,以及茶在国家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。MAl茶叶网

第二单元为茶道尚和,展品汇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著名书画珍品,以及古籍、考古出土茶器等,展示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第三单元为茶路万里,重点展示通过茶马古道、万里茶道,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情况,来自英国、日本、俄罗斯的茶器精品将集中亮相,还有清代宫廷中使用和收藏的来自异域的茶器,以及由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外国风格的茶器,共同展现茶文化在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域、不同族群中的交流互鉴。MAl茶叶网

第四单元为茶韵绵长,旨在体现茶正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活跃于世界人民的生活中,茶文化从传统中走来,滋养当代,也必将绽放于未来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展览现场MAl茶叶网

从茶之起源看起

茶起源于中国,盛行于世界。传说神农时代,中国人已经认识并利用茶。浙江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人工种植茶树根。MAl茶叶网

山东战国墓葬出土了距今约2400年的经过煮(泡)的茶叶遗存,是已知最古老的饮茶实证。MAl茶叶网

展览展出了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茶树根——它们出土于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,出土位置在接近中心大房子的建筑遗迹附近。MAl茶叶网

它们以树木根须的样子集中出土于三片各1平方米左右、具有人工开挖痕迹的浅坑里。每片约由20根根须组成,随机散落。MAl茶叶网

根据实验结果,基本可确定它们属于山茶属树根中绿茶茶树的根须。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中茶树根的发现,把中国人工栽培茶树的时间上推至距今6000年前后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展厅现场,人工种植茶树根MAl茶叶网

另一颠覆性的发现出自吕氏家族墓园中,几乎所有墓葬都有茶器出土,且茶器种类各不相同,体现出了多样的饮茶方式。MAl茶叶网

吕大圭墓出土了一件铜渣斗,在内壁上发现附有茶叶,大约是40余枚芽茶,说明宋代的茶叶形态不仅有团饼茶,也有未经压制的草茶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吕大圭墓出土的一件铜渣斗MAl茶叶网

自汉代以来,关于茶的认知和制备方法日趋多样,逐步形成食茶、煎茶、点茶、煮茶和泡茶等备茶方法,饮茶逐渐成为超越生活的艺术体验,而承载着这种审美体验的是各式各样的茶具。MAl茶叶网

第一单元中,各个时代纷繁各异的茶壶的形态为一看点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唐长沙窑青釉褐彩“荼埦”铭碗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唐三彩模印贴花三足炉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北宋 绿釉刻折技花卉竖条纹执壶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元龙泉窑青釉荷叶式盖罐MAl茶叶网

在宋佚名绘《春宴图》、传赵佶所作《十八学士图》,以及山西大同元代冯道真墓葬壁画备茶图中,都绘有类似形制的小罐,用于存放点茶用的茶末。MAl茶叶网

至迟在唐代,我国主要产茶区已基本形成,发展至清代,各地盛产的茶叶种类多样,精品迭出。MAl茶叶网

历代贡茶汇集各地茶叶名品,以进贡的形式构建起宫廷与地方的交流,既彰显着茶的重要经济价值,也体现了茶与政治生活的关联,更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,第一单元也呈现了在清宫中,茶叶是以怎样的形态被进贡和收藏的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展厅现场,清宫收藏的茶叶MAl茶叶网

值得一说的是一件珠兰茶。珠兰茶产自安徽省霍山县。清代珠兰茶与银针茶、梅片贡茶等同为安徽重要的贡茶品类。MAl茶叶网

如乾隆二十六年(1761)八月八日,安徽巡抚讬庸进珠兰茶八桶。MAl茶叶网

乾隆三十年(1765)六月二十八日,安徽巡抚讬庸进珠兰茶四桶。MAl茶叶网

与其他类茶叶多以茶叶罐包装不同,珠兰茶的包装是以“桶”为单位的,这种桶的规格要比常见的茶叶匣大得多。故宫博物院现藏的珠兰茶外层也是用木桶包装的。MAl茶叶网

木桶分为桶盖和桶身两部分,外饰红漆,上有龙凤纹、云纹、缠枝莲纹、花朵等装饰图案。木桶内为圆形锡茶叶罐,内茶叶满罐,茶芽细嫩均匀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清 珠兰茶(故宫博物院)MAl茶叶网

一盒普洱茶膏也引人注意。该盒普洱茶膏呈长方形,共有3层。每层7行,每行盛放茶膏4个,共计84块。外包装饰有明黄色和龙纹等图案,应为专供宫廷使用。茶膏色泽如漆,膏体平滑细腻,表面富有光泽。MAl茶叶网

造型上呈四方倭角形,上表面中心为团寿字,四角隅以蝙蝠纹装饰,图案布局疏密均匀,花纹规整。纹样呈阳文,与茶膏表面形成鲜明的凹凸对比。MAl茶叶网

普洱茶产自云南省普洱地区的茶山。茶膏包装精美,附黄单,书写内容摘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“能治百病,如肚胀、受寒,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。MAl茶叶网

口破,喉颡,受热疼痛,用五分噙口,过夜即愈。受暑,擦破皮血者,搽研敷之即愈”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清 普洱茶膏(故宫博物院)MAl茶叶网

另外,李嵩绘《骷髅幻戏图》也现身本次展览的第一单元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李嵩绘《骷髅幻戏图》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2022年,考古发现在山西长治屈家庄唐墓M20中有成套茶具组合,包括白瓷执壶、白瓷碗、白瓷茶瓯、铁勺、铁制茶碾、绿瓷渣斗等,瓷器质地佳、组合完整。MAl茶叶网

这是反映唐代茶事的最新考古发现之一,也是本套茶器首次在展览中对外展出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山西长治屈家庄唐墓M20中的成套茶具组合MAl茶叶网

法门寺地宫茶器、《春宴图》等重要文物现身

午门展厅中展出的是此次展览极为重要的文物。最可看的是一卷《春宴图》。MAl茶叶网

此图以唐代秦府十八学士为题材,描绘文人雅聚。中段绘长方宴桌,文人围坐,桌上摆放托盏和盘;旁侧安放备茶小桌,燎炉、汤瓶、茶末罐、茶匙、盏托、茶盏一应俱全,呈现了宋代文人饮茶宴乐的风雅生活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宋 宋人春宴图卷(故宫博物院)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《春宴图》MAl茶叶网

唐代的文物中有三件(套)颇值得一看。首先是《托盏侍女图》,它是屏风画《弈棋仕女图》局部,是唐代贵族眷属家居“生活照”。MAl茶叶网

仕女手持高足托盘和高足杯,为对弈的主人进茶,反映出唐代饮茶已风行西域地区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唐 托盏侍女三人图(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)MAl茶叶网

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的一套器物极精美,是唐僖宗供奉给法门寺的宫廷茶具,有银鎏金、银、琉璃等不同材质,包括茶槽子、碢轴、茶罗子、火箸、则、盐台、琉璃托盏、碟等各个器类,种类齐全,材质珍贵,工艺精湛,反映了唐代宫廷的备茶器具组合,从中可知宫廷饮茶的复杂程序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器物MAl茶叶网

文献中不乏关于瓷陆羽像的记载。《新唐书·陆羽传》载:“时鬻茶者,至陶羽形,置炀(音杨)突间,祀为茶神。”一套三彩模型中的坐俑模型,端坐于煎茶风炉旁,应为陆羽像。同类模型于巩义黄冶窑遗址也有出土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坐俑模型MAl茶叶网

午门展厅中另一有趣的设计是让画中茶具“现身”。比如《弘历是一是二图像屏》再度展出,这件画中,描绘乾隆皇帝坐于茶舍中。MAl茶叶网

茶舍内陈设由新石器时代玉璧、三代铜器、汉代嘉量、宋代定窑瓷器、明代与佛教有关的青花军持和梵文出戟盖罐等古董组成,传达出乾隆皇帝典守中华传统文化、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象,是茶文化与中华文明关系的缩影,而与画中所绘相似的几件文物也展陈于现场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清 清人画《弘历是一是二图》轴(故宫博物院)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与画中所绘相似的器物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与画中所绘相似的器物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仇英绘《竹园品古图页》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与仇英画中所绘相似的器物MAl茶叶网

因茶而交融

中国人将对人生、家国、自然、宇宙的思考和生活实践相结合,构成茶文化的精神内核。茶在中国的普及,使不同地区、不同民族的人群因茶而相互交流。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,使欧亚大陆不同国家的文化因茶而彼此交融。MAl茶叶网

东燕翅楼的展览始于一把铜胎画珐琅开光山水花鸟图八棱提梁壶,此壶集金属、珐琅和金星玻璃等多种材质、工艺于一体,其造型、装饰仿自西洋茶壶式样,装饰图案则保留中国传统绘画趣味,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铜胎画珐琅精品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清乾隆 乾隆款画珐琅八棱开光山水花鸟图提梁壶MAl茶叶网

(故宫博物院)MAl茶叶网

这一部分的展览主要展现了中国的茶文化对于东亚及世界的影响。以日本为例,在唐代,包括饮茶在内的中国文化,经由遣唐使、遣唐僧传入日本。MAl茶叶网

饮茶之风始在日本上层社会流行,开创“弘仁茶风”。南宋时,留华的禅僧荣西将禅与茶同时带回日本。茶养生,神修心,饮茶成为禅修悟理的辅助方式。16世纪,日本茶道文化正式成形。MAl茶叶网

日本茶圣——千利休完成了茶文化的本土化改造,提炼出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的日本茶道精神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16—17世纪 日本 美浓烧黄濑户茶碗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这一展陈单元,来自各国的茶具汇聚一堂:茶炊是俄国饮茶文化特有的器具。MAl茶叶网

其造型类似煮壶,以居中的烟囱和四周的炉膛构成,下设足,上覆盖,是一种可烧开水并具有保温功能的器皿。因为是专为饮茶而制作,茶炊成为俄国茶文化的象征,衍生出繁杂的式样,被誉为“桌上将军”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俄国饮茶器具MAl茶叶网

德国麦森瓷厂烧造的珐琅彩描金人物图杯及杯托为1708年,德国炼金术士烧制出真正的硬质瓷器。随后,奥古斯特二世创办麦森瓷厂。MAl茶叶网

其产品从早期开始,就以中国瓷器造型和纹饰为蓝本进行模仿,并形成了德国的“中国风”瓷器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德国麦森瓷厂烧造的珐琅彩描金人物图杯及杯托MAl茶叶网

展览也展出多件多穆壶。多穆壶是蒙、藏、满等民族盛装奶茶或熬制酥油茶的器皿,多穆为藏语发音,即奶茶壶之意。MAl茶叶网

清代宫廷日常及各类筵宴庆典中多饮用奶茶,因此自康熙时期开始,清宫制作有木质、珐琅、漆器、瓷器等各种材质的多穆壶。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清乾隆 乾隆款掐丝珐琅勾莲纹嵌石多穆壶(故宫博物院)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画作中的多穆壶MAl茶叶网

故宫“茶展”:读茶史之厚重,品茶道之精深MAl茶叶网

画作中的多穆壶MAl茶叶网

来源 | 澎湃新闻(文章部分有修改)
拥有54tea一切,皆有可能。欢迎访问茶叶网54tea.com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

猜你喜欢:

栏目文章

  • 现代茶业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?

    现代茶业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?

    第一阶段:1846年到1886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,这时期茶园面积不断扩大,茶叶产量迅速递增,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。第二阶段:1886年到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。除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逆境影响外,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国际茶业市场竞争中失败。第三阶段…

    2024-04-15
  • 为什么要用茶招待客人

    为什么要用茶招待客人

    用茶招待客人,一则彰显文化魅力,二则体现尊敬之意,三则健康之意。文化魅力:茶具有悠久历史,以茶待客是文化价值的分享。尊敬之意:沏茶、敬茶,表达热情好客,尊重之意。健康之意:茶叶没有任何添加,是健康、解渴之佳品。

    2024-04-15
  • 北京的大碗茶文化,是一段佳话。

    北京的大碗茶文化,是一段佳话。

    喝大碗茶的风俗,在汉族居住区随处可见,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大道旁、车船码头、半路凉亭、车间工地、田间地头等,都很常见,其中北京大碗茶闻名遐迩。大碗茶颇具“野味”的饮茶方式不需楼、堂、馆、所,一张桌子,几把木凳,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,大壶冲泡,大桶装茶,大碗畅饮,随便喝…

    2024-04-15
  • ”茶“字的起源和由来?

    ”茶“字的起源和由来?

    唐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提到:“其名,一曰茶,二曰槚(jiǎ),三曰蔎(shè),四曰茗,五曰荈(chuǎn)。”足见茶以前的名字有很多。可以确定的是“茶”字来源于古代的“荼”(tú)字。据查,荼字最早出现在《诗经》和《尔雅》等书中,意思是指带苦味的植物叶子。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…

    2024-04-15
  • 茶叶在唐朝被叫做什么?茶叶的历史

    茶叶在唐朝被叫做什么?茶叶的历史

    “荼”字是“茶”字的古体字之一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中有记载:“采荼、薪樗,食我农夫。”在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中也记有:“谁谓荼苦?其甘如荠。”但对《诗经》中的荼,有人认为指的是茶,也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,至今也没有达到统一。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《尔雅》中有记载表明…

    2024-04-15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