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式乌龙茶艺
主要茶具:紫砂茶壶、茶盅、品茗杯、闻香杯、茶盘、杯托、电茶壶、置茶用具、茶巾等。主要茶品:冻顶乌龙、文山包种、阿里山茶。1.摆具将茶具一一摆好,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,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…
主要茶具:紫砂茶壶、茶盅、品茗杯、闻香杯、茶盘、杯托、电茶壶、置茶用具、茶巾等。主要茶品:冻顶乌龙、文山包种、阿里山茶。1.摆具将茶具一一摆好,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,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…
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。中国茶文化对韩国和日本的茶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,韩国的茶文化也对日本茶文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;在当代,韩、日的茶文化对中国茶文化亦产生良好的影响。下面,就中韩日茶文化比较作一个介绍。
道在何处,一山一谷,一草一木,法依何物,清风细雨,斜阳晨曦,万法皆易,不过云在青天水在平瓶,世事亦难,此起风雨彼伏尘。易者,皆易,一时桑田一时沧海,难者,亦难,好事歹事皆是多磨。青天云聚散,晨如野马…
提及日本的茶道文化,想必好多中国人都知道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。现如今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,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。镰仓时代,荣西和尚将抹茶带回了日本,自此…
人生有所爱,珍其贵,惜其来,本是快乐之事,偏生别离之忧,而成负累。人生有所憎,恨其至,怨其久,本是随风之尘,却恐去而复至,徒增烦恼。生有所愿,皆是缘际,前因种,后果结,缘来无意,缘去无声,怨憎会…
众所周知,“茶禅一味”的意蕴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“吃茶去”偈语。但“茶禅一味”的真迹却是高僧圆悟克勤,驻锡夹山灵泉禅院时,有感于茶禅静修之妙悟,挥毫写下的。这里的“茶”泛指茶文化,而“禅”是“禅那”略称…
导读: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、棋、书、画被称为“文人四友”,在这“四友”中,琴被誉为四艺之首,这里的琴专门指代:古琴。在中国古典乐艺术中,古琴一直占据着至高点,有“士无故不撤琴瑟”和“左琴右书”之说…
回首时光匆匆,青丝已换白头,当初见鹿梦鱼般的梦想可曾实现?曾几何时,梦想只与年轻人有关?其实,人之一生,只有遍历山河后,脱尽稚嫩,才能明白自己一生所想。那时很多人已不再年轻,身心困于世俗…
入茶,顾名思义,就是将茶叶放入茶壶或者杯子,这是个简单的动作,正确方式是取一泡量的茶叶放置在取茶荷中,分辨观赏之后,再用茶匙,或茶针,分若干次将茶叶拨入泡茶器皿中。这个茶匙,有时候也叫茶拨,茶扒…
雾迷津渡,烟笼长堤,细雨纷纷落,繁花一夜开。春景之下,天地如着墨色,微风初暖,细雨轻寒,潜入夜,润无声。青砖乌瓦,小桥流水声,柳绿桃红,朝雨浥轻尘。漫漫人生路,有缘接伴同行,缘尽风雨独步…
我们偶然一个人来到人间,再用许多年明了,最终也要一个人离开。这世间,我们都是行人过客,时光才是永恒。短短几十载苦旅,一场场阴差阳错,只是痕迹,抚之怅然,却也无处可寻。很多事,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
一、茶量茶叶种类繁多,茶叶用量也不尽相同。冲泡绿茶、花茶、黄茶、白茶时,每杯约置3克茶叶,注入150~200毫升沸水;品饮普洱茶时,5~10克茶叶加150~200毫升水。在所有茶叶中,投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…
“茶道”顾名思义就是饮茶之道,随着茶的芳香在潜移默化中融人大众的生活,简单的饮茶活动也开始有了精神境界。有时候,人们品的不是茶,而是人间百态,是喝茶时候的心情。在忙碌的工作结束之后…
“禅茶一味”,恐怕是张贴最广的有关茶的书法字幅了,几乎每一个茶馆、茶楼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茶是什么?诗云:茶为涤烦子,酒为忘忧君。饮茶不过两个动作:拿起、放下。人遇不快,喜欢借酒消愁…
茶道不是阳春白雪,它只比我们的生活高一点点。但就是这一点点,它走过了五百多年。说起茶道时,最容易想到的可能就是日本茶道,而关于中日茶道的争议也是由来已久,长期以来…
西边雨,夏日竹,蝉噪添幽意,竹影更斑驳。最宜人的夏日午后,阳光通透,竹意幽幽,置身于竹风里,一洗凡尘之惑,乍醒尘心之浊,远望之空翠,艳而不妖媚,近看之凝碧,悠悠避尘嚣。置心于竹韵里,信步其间…
童年可贵,皆因彼时眼望一切皆为真,心内心外,不为世情所牵绊。及长,生万念,有所愿,有所不愿,意之常不可得,避之亦不可够,守之不能久,挥之散不去。愈经沧桑,愈生悲凉。登高风倍冷,潜走雨惊澜。一路行走…
第一,茶叶的基本知识。学习茶艺,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、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、制作工艺,以及茶叶的鉴别、贮藏、选购等内容。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。第二,水的基本知识。学习茶艺,必须懂得水,茶性必发于水…
茶艺师作为一个集美的专业,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。除了专业知识,大部分是和修身养性相关的。例如古典文化诗词歌赋,琴棋书画;礼仪规范。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茶礼仪。茶礼仪对提高个人形象见效很快。
自古以来,老百姓们饮茶解渴,尤其是下田务农前,俨俨地喝上一碗,半天都不再口渴。自古以来,文人士大夫们也喝茶,但管它叫“品茶”,与茶相伴的是诗书琴画。很多事情,因为目的和心态的不同…
富冈铁斋(1837~1924)有一幅名作《阳慕名壶图卷》,描绘四位文人围坐品茗,其中线条婉约、色彩简洁,闲适感由然而生。故不由揣测,许是把玩建盏青花,亦或是吟诗唱赋,又或是遥念黄山与富春江…
茶文明、释教文明,作为中国传统文明的优异代表,自发生伊始便彼此依存,彼此影响。茶道与释教文明的大兴,简直是一起。在中国前史上最茂盛的朝代唐代…
心外为何物,风吹花落,落日长河。心内在何处,清波泛水,摇曳莲花。心内心外,本无二致,心生念,目所见。人于茫茫众生,皆自有觉体,初时清净,一路风尘,久之慧眼蔽目,初心蒙尘,遂于繁华尘杂中迷途…
何谓茶道?万事万物一与“道”字相关,便显得深不可测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“道”是包容万物、无处不在、博大精深、生生不已的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现象,精妙深邃。
春一至,万象皆如悦。初阳和暖风,吹遍江南大地,水皱鸭曲项,花开木声轻。久违阳光初至,春熙街头人相攒涌,一片盈盈欣喜。人皆喜春来,万象更替,岁月如新。一扫旧时之阴霾,只为春之盛。春之风来,虽霜寒未尽…